当前位置:高考无忧 > 教育资讯 > > 正文

怎样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

更新:2020年04月14日 19:25 高考无忧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高考无忧整理了怎样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怎样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

  怎样才能学习好?这个问题,有点空泛,不是很好解读,但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学好又要讲求效率,所以这个问题转换一下思维就是,怎样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


  怎样长时间高效学习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长时间坚持;另一个是高效。

  一、二者能兼顾吗?

  又要高效,又要长时间,二者能兼顾吗?

  也许很高效的方法,不能长时间坚持呢?也许能长时间坚持的方法,效率不高呢?

  先以我自己跑步的经历为例。

  以前,我天天晨跑三四公里,跑得非常辛苦,坚持了三四年。

  效果呢,有一点,但是,身体还是很差,稍微一放松,身体状态又回到原形。

  后来,用最慢的速度,每天跑五六十分钟,坚持了二十天。

  突然间,感觉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体极棒,有用不完的力气,跑起步来也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坚持跑步?没有任何困难!即使偶尔放纵自己,几个月不跑步,身体仍然很不错,随时可以切换成跑步状态。

  后来,有个初三学生,每天在学校,拼命练一千米,累死累活,没有进步,我带着他,慢跑十二次,千米成绩马上从三分五十进步到三分三十!

  关于跑步,普通人持有的错误观点是:

  ①只有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跑,才最高效。

  ②用最慢的速度,跑再久,多半也没什么效果。

  于是,普通人时常采用的错误方法是:

  ①拼命跑一千米,然后每天多一米,这样,一年后就能跑到若干米!

  ②拼命跑一千米,然后每天快一秒,这样,一年后就能跑进多少秒!

  这样跑,当然会累得不行,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即使好不容易坚持了,最终的效果,竟然不怎么样!

  然而,以为没效果的,最容易坚持的,也最轻松的跑步方式,真实效率竟然高得不可思议!

  与跑步类似,大多数人都以为:只有最努力、最刻苦地学习,才最高效。

  然而,刻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坚持。

  能让绝大多数人都能长时间坚持的学习方法,必然是相对比较容易和轻松的。

  有些相对容易和轻松的学习方式,效率也会高得不可思议!

  二、最能长时间坚持的方式

  很多学习方式,之所以让人无法坚持,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负荷接近大脑的极限,学起来很累,从而坚持不下来。

  有些学习方式,思维负荷甚至超出了大脑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刻苦了,努力了,还是做不出题,挣扎了,坚持了,还是没有进步。

  能够长时间坚持的学习方式,一定是比较轻松的,思维负荷大大低于大脑的最大承受水平。

  我们使用的学习方式,一般都可以归于听、说、读、写四类。

  这四类中,最能持久的,莫过于阅读。

  阅读一本喜欢的小说,一个人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上一整天,轻松看完几百页,甚至上千页。

  坚持每天或每周固定的阅读,阅读一些喜欢的悠闲小说,最终,学生会拥有极高的阅读能力和极高的语文素养。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成绩,相比于每天辛苦地分析课文、做课后习题来说,这是更轻松、更能长时间坚持、效率又更高的学习方式。

  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可以大量地使用阅读来学习。

  不过,如果阅读材料比较难,思维负荷也会变得比较高。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分类筛读、多次阅读的技巧,来降低难度,使得学习可以长时间坚持。

  比如阅读数学教材,第一遍可以只读文字和概念,第二遍增加阅读公式及推导,第三遍增加阅读例题解法,第四遍增加阅读课后习题。

  比如阅读英语课文,可以第一遍听音频和标注生词,第二遍大声朗读,第三遍思考语法现象和文章意义。

  比如预习古文,可以先听一遍音频,然后大声朗读,最后再默读。

  在这种多次阅读法中,第一遍要么只读部分较容易的内容,要么使用有口无心这类思维负荷较轻的方式阅读。

  有了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之后,后一遍阅读也就变得容易和轻松了。

  三、听说写中的问题与措施

  各种学习方式中,阅读最快,最轻松,最能坚持,也最高效。

  在其他学习方式中,我们可以使用阅读进行补充和配合,来降低难度和提高效率。

  接下来我们讨论其他几种学习方式:听、说、写,可能会存在哪些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

  ①听的问题:走神和跟不上。

  听老师讲课,知识通过声音再配合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传递出来,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所以,这也是在学校中实施的主力学习方式。

  但对有些人来说,在听讲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另外一些人,则因为基础太差,听不懂,跟不上。

  解决的办法:听之前,用阅读预习。

  使用快速阅读,提前预习要讲的内容,最好是已经提前阅读两到三遍,才去听课。这样,在课堂上,偶尔走神,回过神来,也能知道老师讲到哪儿。

  提前预习也降低了内容的难度,学生更容易听懂,跟上老师的进度,甚至有些知识,听讲一遍,就能牢牢记住,再也不会忘记。

  但有些提前预习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克制不住自己,喜欢接老师的话,炫耀自己早就知道了这些知识,从而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些学生,应该注意养成安静听课的习惯。

  ②说的问题:分心和累。

  说包括出声朗读、口语交流和演讲。口语交流和演讲,这里暂不讨论。

  在出声朗读时,很容易出现分心,朗读久了,还会口干舌燥。

  解决办法:朗读之后,通过默读思考意义。

  朗读的目的,一是锻炼发声器官,使发声肌肉的操控自动化;二是熟悉课文,把课文读顺口读出节奏。

  朗读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累。每次朗读,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并且,在朗读时,可以有口无心,不去主动思考文章意义。

  要想获得文章的全部意义,可以在多次朗读之后,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③写的问题:累和时间失控。

  写包括抄写、笔记、做题和写作。写是最累的学习方式。

  在做题或作文时,很容易在时间消耗上失去控制。有时候,冥思苦想一两个小时,一道难题还做不出来,一篇文章还开不了头。

  解决办法:写之前,用阅读来预习;利用思维解题;写之后,用阅读去总结。

  老师布置作业后,马上浏览一遍作业。即使是只读题不思考,过几小时后再做作业,思维中也会自动对题目有一些加工,从而增大短时间内解出题目的概率。

  最好是提前几天,就先把作业快速浏览一两遍。这样做,有可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某些知识时,就能无意识地获得某些做题的灵感。

  做题时,一定要控制时间!一道题思考过久,就应该放弃。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思维走进了死胡同,要么是基础知识还不过关。

  如果是思维进了死胡同,怎么想也做不出来的,过段时间再回头看,可能一下子就顿悟了。

  如果是知识知识不过关,应该回去补充基础,而不是苦苦做题。

  作业太多,可以利用思维去解题,而不用真正动笔去做。

  太简单的题,可画个小×,太难的题,画个小√。

  事后,对那些标注小√的难题,多次快速阅读,去复习解题思路,发现思维陷阱,总结题目类型。

  至于作文,如果写不出来,可把写作过程分解成几个小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操控思维活动,写出作文来。其中的技巧,这里暂不讨论。

  四、尽量大块时间

  我在自学过程中,会尽量安排在较长的大块时间内,只用一种方式来学习。

  比如说,我阅读一门教材,会尽量一口气把教材读完。

  阅读完这门教材以后,我不会马上第二遍阅读,而是去阅读第二门的教材。

  只有把所有的教材反复阅读三四遍,对所有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才会改变学习方式,去总结归纳,去思考习题。

  使用大块时间学习,学习计划会变得很精简。也许一整天,都在做同一件事。

  有时,我会在阅读的间隙,插入朗读、抄写、背诵等小块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调剂。

  抄写公式,是我最喜欢用的调剂方式,每次不超过十分钟。

  朗读英语或古文,每次大概二十分钟到四十分钟。

  背诵一篇例文,每次大概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抄写、朗读、背诵,同一种任务,每天只用一次。

  有时,心情烦燥,不想阅读,抄写几分钟公式,心就静下来了。

  有时,差几十分钟就要吃饭了,朗读一会,背一篇文章,时间就打发了。

  如果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几块,甚至十几块,并详细计划在每块时间内学习什么,这样做,光是制定学习计划,就让人头痛。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管理时间,切换任务,也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好不容易沉浸在一种学习方式中,又要跳出来,开始另一种学习方式。

  所以,尽量不要把时间割裂。碎片化后的时间,很容易让人忙来忙去,却收获很小。

  有人认为要长时间高效学习,就得作好时间管理,并推荐使用番茄工作法,个人不敢苟同。

  番茄工作法,把时间分割成25分钟的小块。才看了几十页书,就去学其他的,这几十页的知识,和相邻时间块学的其他知识,都没有联系。下次再看时,无法接着往下看,还得先重复一遍上次的内容。

  当然,如果是在工作中,有很多烦琐的小任务要做,番茄工作法还是可能有用的。但对于需要思维长时间沉浸其中的任务,比如学习,最好想办法避免使用番茄工作法,避免频繁的任务管理和切换。

  在参加工作后,不是所有的学习时间,都能规划得很大块。可利用周末或晚上,预览和总结全部知识,然后再利用生活碎片时间,学习章节细节。这样才能让细节融入整体,不会互相孤立而没有联系,学到东来忘了西。

  也许你会说,在学校学习,时间不就是被课程表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吗?

  在学校中,所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听讲。无论是老师讲,还是学生听,都难以长时间坚持,所以,不得不分割成一节又一节的课。

  不过还好,学校的学习计划,只需要学生被动地跟随,不需要花费主动努力去监控和管理。

  一节课开始时,也许学生在主动性上,并未准备好,心思还没有完全回归,但随着老师声音的*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回到课堂中,沉浸在讲课的内容里。

  课堂外的预习和复习,需要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这时,把学习时间分割成太多的小块,就有可能既麻烦而难以执行,又不会效率很高。

  预习和复习中,尽量使用大块时间,尽量把相邻几章、相邻几课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去对待。这样做,才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弥补课堂上的小块学习的不足,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五、纯粹的学习环境

  学习时,尽量摒弃环境中那些能影响我们沉浸学习的各种不利因素。

  交一些能带给自己能量,激励自己向上的朋友,而不要交那些成天总是在邀约吃饭、娱乐和打游戏的朋友。

  一些不上进的充满负能量的朋友,或许你想影响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好,但他们对环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你的估计。

  成天无所事事的人,生活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其他人也变成无所事事的人。

  在学习环境中,不要让自己能轻易地接触到*、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

  即使你的自控能力很强,带着*,也能一直学习,不去看它。但*只要在身边,思维中始终会分出一丁点精力去想它,只不过你意识不到。

  在有些人看来,在家里并不是一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

  有些人,在特别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进行不下去。

  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自己轻易地、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长时间地沉浸在学习中,这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和尝试。

  这里只是根据个人长期学习经历,总结出来的一些能长时间高效学习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

  希望读者读到这些怎样才能学习好的经验,或网上其他牛人更多牛叉的经验时,不要全部盲目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慢慢摸索和尝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

  总结一下本文的观点:

  ①思维负荷远低于承受极限,学习才能长时间高效地坚持。

  ②阅读是最能长时间坚持的学习方式。

  ③阅读困难内容,需要筛读、多次阅读等技巧。

  ④听前预习,更容易听懂,也不怕分心。

  ⑤朗读时可不去主动思考意义。

  ⑥太难的题,可放弃或看答案,事后利用阅读来总结归纳。

  ⑦使用大块时间学习,间插小块的抄写、朗读和背诵任务。

  ⑧学习计划尽量简单易执行,避免使用番茄工作法。

  ⑨课堂是被动跟随计划,课外学习要和课堂形成互补。

  ⑩摒弃环境中能影响沉浸学习的不利因素。

今天最后推荐的在线辅导平台是专注教育——中小学网上*辅导,全国重点中学名师*家教补家教补习。

以上就是高考无忧为大家带来的怎样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怎样才能学习好?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20

2020高考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