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无忧 > 大学排名 > 专科排名 > 正文

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更新:2023年07月25日 02:06 高考无忧

今天,高考无忧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分数不太高,去偏远地区上公办二本,还是在地域好些的...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既是考验学生也是考验家长的选择,高考成绩虽然是主要因素,但是影响我们填报志愿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地域、专业、大学排名等诸多因素,当然能够考进985/211这些重点大学自然是好事,有人说学历很重要、有人说专业很重要、有人说能力很重要,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东西,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途径有多种:校园招聘会、网上求职、人才市场这些主要途径,而学历又是我们大学生进入 社会 的标签与起点,因为不同层次的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一样,在中国很现实的一句话: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把这句话说白了就在于你是985/211还是其他普通大学毕业的,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于重本的大学生在学历上都有着它的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基本上没有三本一说,二本也是公立与民办并袜销存的局面,如果高考分数不高,这两者你会选择谁呢?

我孙旅们要明确这一点,对于普通二本的大学生来说,学历没有啥优势。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这句话不是万能的,其实学历有优势的大学指的都是985/211等重点名牌大学,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学历基本上没有啥多大优势,所以,对于高考分数只能上二本的大学生来说,你应该有这个意识,至于高考志愿是填报公立二本还是民办二本,这个在于个人的考虑,谁都想去大城市上好大学,因为大城市不仅地理优势明显,而且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也大,不过面临的竞争压力自然也大,无论你上什么层次的大学,都应该在本科阶段努力做好自己,在专业上让自己得到能力的提升,不至于大学毕业后没有学历优势,也没有能力优势,到那时候失业也是你自找的,怪不了别人。

分数不高,选择偏远地区的公立二本还是地域好的民办二本,你要考虑这些因素。
你的家庭条件如何?民办二本学费贵是其主要的特点,对于很多普通的家庭来说,要想上普通民办二本大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也是很多家长与学生不可忽略的因素,而且地域好的民办二本不仅学费贵,而且分数线也不会低,当然无论你填报的是公立二本还是民办二本,你都应该考虑好专业,上不了好大学,至少要上个有用的专业,其实普通大学地域的影响并不大,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偏远地区的公立二本大学,公立大学的学费一般都比较亲民,大学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努力,因为大学没有人监督你学习,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并不是说大学在哪里读书,毕业后就告凯游一定要在哪里工作,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努力,你的能力决定了你能够去哪里,就拿武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毕业生都会去沿海城市发展,直接留在武汉工作的其实并不多,不要让大学困住你自己,最主要的还是你大学四年的努力,当毕业季来临的时候,是考研还是工作不要被动就行。

上普通二本大学,在选择专业上我们应该考虑哪些专业?
上不了985/211的学生,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实际点,像生物类、物理类、哲学类等专业就不用考虑了,这些专业基本都属于名牌大学的重点专业,从侧面说属于学霸类的专业,师范类专业、机械自动化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都是比较实际且实用的专业,我不劝别人学医,因为医学类专业一般都要考研,不考研的话基本很难进好的医院,如果想学医至少要本硕八年读完大学再工作,就拿我的一哥们来说,大学本科是学医的,工作了几年发现职业很难晋升,因为别人大多数是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没有任何优势,于是他把工作辞了重新考研,然后去了南昌大学读研,所以说,如果学医就要做好考研的打算,除非你是护理专业。当然最主要的要认清自己,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你的专业与大学才是主要的。

高考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你新阶段的开始,大学是你人生新的起点,不要说高考竞争压力大,其实大学生就业一样压力大,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几百万,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学历只是一方面的因素,企业需要的更是有能力的大学生,说好听点学历只是你的包装,而能力才是你的内在,我不否认好的学历起点更高,但如果光有漂亮的包装,没有硬核的内在,你认为哪个企业会需要这样的人才,地区只是影响你在哪里读书的外界因素,并不能决定你的努力,偏远地区的公立二本还是地域优势的三本,其实你看到的都只是外在,所以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选择才是主要的,最后,愿每个人珍惜大学生活与时光,不努力去哪所大学都一样,努力了你自然会有收获。

分数不太高,去偏远地区公办二本,还是在地域好些的地方读三本?
我去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超出二本线不多,也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久。像地域好的三本,学费一般在15,000及以上,还不算生活费,这种高昂的学费,对我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

然而去偏远地区的公办二本,学费都是五、六千元,如果我考虑到,父母的经济情况,我应该选择公办二本。

但是经过和父母讨论之后 我选择了上三本。
原因如下:

我爸妈不想让我考到边远的地方, 因为从小到大,我就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一旦我离开个把月,他们就会天天念叨,更何况读书要大半年才能回来一次,有时候甚至一年。 作为孩子,见到这种状况,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我认为在发展较好的地区念书,你能接触到的新事物更多,而且也能感受到 社会 的变化,每一点进步,都触及着我的生活。

在这种地区的人,坐车也在看书,走路也特别快,好像都在争分夺秒,这样的景象,在不发达地区,是很难见到的。

而且你的学校越偏,你就越难以接触到,更好的 社会 环境, 发展要到达偏远地区,需要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了你对 社会 进程的判断。你要知道,不了解 社会 变化,你就不知道外面的竞争是怎样的,也没办法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层次,信息匮乏,使你认知受到限制。

当一个人进入一种环境,他会尽力将自己的生活标准,调整到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以此来融入这种氛围。

在一个好的地区,你能体会到优秀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偏远地区,相对来讲,生活节奏就没有那么紧张。

当你去了外省读书,水土不服这是肯定的。吃不好,喝不好,体重也会锐减。我一个同学,高中苦于减不了肥,可是到了外地,一下子瘦了好多。这是为什么?他说在这里吃的不一样,主食也不同,还有气温等等,让他花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来,在适应期进食不多,没什么想吃的。
结语:
最终选择上公办,还是民办,要看家庭经济情况怎么样。

如果条件不算太差,一定要选择优秀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条件不太好的,上公办二本,也是一条出路。现在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只要自律性足够强,有不断上进的意识,也是可以赶上 社会 变化的。

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呢

建议你去上三本。

①因为分数不太高,勉强 选择上二本 ,那在学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上就没有多大的自由度,也许 只能选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少有人报的专业 。这样的话,对自己将来就业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②如果选择公办二本,按你所说,地区偏远, 那想回趟家花费多不说路途遥远还真不容易 。再说了。这个公办二本院校, 由于地处偏远,就业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所以你不可能将来在这里就业,只是来这里拿一个本科文凭,那不去也罢。

③如果你 选择上三本 ,由于你的分数高出二本,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很有优势,你就可以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将来对自己就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④虽然说三本院校学费高一些,但 三本院校是地域比较好的大城市,将来毕业,这里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 。

再说了,三本和二本能有多大区别呢?将来不都是要找工作、谋求发展的吗?着眼于将来,虽然上三本眼前多花一些钱,但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前景要比二本要好一些,还是去上三本吧。

再做出选择之前你要先了解二本和三本的区别,虽然现在很多地方二本和三本合并,但是也能很好的区分开来。

二本是公办,三本是民办。

1、在收费标准上他们相差还是挺大的,公办大学学费一般在4千左右,但是民办大学是在1万以上。

2、虽然说只要是本科都能考公职累的考试,但是其中还是有差别的。公办本科如果专业符合,其他条件也符合的话任何岗位都能报考。而民办本科在报考的时候,会有所限制。具体限制会标注在招考公告里。不过不用担心,这类限制少之又少!

所以,我给的建议1是:

偏远地区的二本和地域好的城市的三本在录取分数线上,相差不会太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还是报个三本。反之则报二本。因为二本和三本除了上面我说的区别之外,在毕业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用人单位一般只看是本科还是专科,一般很少问是二本还是三本,更不会问是民办还是公办。

建议2、在选择报三本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统招还是非统招,非统招一律不去,那是骗人的。另外民办学校统招中也分计划内和计划外,计划内就是报考志愿后招走的那一部分,计划外就是统招之外的学生,这类学生有时候会拿不到学士学位证。

建议3、报考之前先明确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如果想毕业以后在省外发展的,就报省外,如果想在省内的就一定不要报省外。不要听什么去外面开阔视野之类的鬼话,实际上现在交通便利, 科技 发达,信息爆炸,你在省内一样能开阔视野。然而省内省外最大的区别是你毕业以后,大学同学是毕业后很好的资源,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在省内,你大多数的同学都是省内的,将来你一定有需要他们帮助或者用得到的地方,而如果你在省外,大多数同学都是省外的,毕业以后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你很难联系到他们。

这是我血与泪的经验,当初就是听了那些到省外开阔视野长见识的鬼话,以至于现在大学同学联系不上几个。

可以考虑考研究生

上二本比较好些。

对于这样的抉择,我的建议是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话,就去偏远地区上公办二本,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去地域好一些的城市上三本。当然如果让我去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去偏远地区上公办二本高校,理由如下。

花费

公办二本是*资金支持的高校,这些高校的大部分花费都是由*财政支持,教师拥有事业编制(目前正在改革),也就应有各种各样的事业编制福利。这样的高校体制之下,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待在公办二本高校里面任教,所以公办二本高校里面的师资力量还是挺不错的,至少要比那些以前的三本院校好一些。另外公办二本高校的学费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一般一年学费在5000~7000之间,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

相对应的,如果是去三本高校读书的话,学费一般都在1万元以上,甚至有的一年需要几万元;三本高校的生活花销也是要比公办二本高校高很多的。

认可度

公办二本高校,在高校所在地还是很受认可的,将来就业的时候HR从学校的名称就能一眼看出来你所读的这所大学是公办高校。

如今的三本高校还没有完全改革,其校名中还带有明显的三本院校特点,比如说某某大学某某学院。这样的高校在 社会 上的认可度还是比较低的,那些招聘HR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所在高校的性质。

性价比

从高校的综合实力角度来看的话,公办二本高校的综合实力要比三本院校强一些,所以从报考的性价比角度来看的话,选择公办二本高校会比较好一些。

劣势

当然从交通角度来看的话,偏远地区公办二本高校,有一定的劣势,如果去这样的城市读大学的话,可能要转好几次车,坐火车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会比较麻烦一些。而如果是去地域好的城市读大学的话,交通方面会比较便利一些。

从找工作的角度来看的话,去偏远地区公办二本高校读书也有一定的劣势,因为一般这样的城市都是三线、四线城市,找工作的机会比交少一些。而如果是去一些地域好城市读大学的话,当地的就业机会会比较多一些,毕业生将来找到工作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对于分数不高的同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对现实,无论去边远地区的公办二本,还是去相对发达地区的私立原三本高校,最重要的是家庭条件。

因为发达地区高校不公平竞争,让许多边远地区的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的流失,甚至说有些公办高校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原来的三本高校丰富。

说实在的从高校内涵来说,发达地区的原三本高校还存在不足,特别是理工类,不过现在的专家一直吹捧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就业,说实在的无论是什么地区的高校,只要期望值不高,就业就不是问题。

三本和边远地区的公办二本高校,从整体教育质量上看,二本高校还是比现在的三本质量高,如果家庭条件不能支持三本高校的高学费,就尽量选择二本高校。

其实所以的二本高校,地域性比较强,只这地方有知名度,就业一般都是在当地,就是在发达地区上三本,地理位置是好,但是你不能不考虑一个现实问题,越是发达地区,对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有吸引力,你在发达地区就业,说实话你要考虑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无论你承不承认, 社会 对三本高校存在偏见,这个偏见来源于高校招生分数,在差的公办高校 ,招生分数都比最好的三本高校高。

无论是去发达地区上三本,还是去边远地区上公办二本,是个人的事,考虑清楚了在做出正确的决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上偏远地区的公办二本吧,能评上二本说明在专业实力方面肯定比三本高些。以后你考公务员以及晋升,二本的学历肯定比三本的好使,就像BAT虽然不限制学历,但是录取的往往都是些重点院校或者专业实力较强的二本。 如果你比较向往发达地区,可以在实习期间去发达地区的公司,相信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的家庭条件还可以就复读一年或者去一个发达城市的三本,但是希望你能够在大学几年努力奋斗,能够考取你所在发达城市的一个一本院校的研究生实现一个提升。当然,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我建议你去一个偏远地区的二本。有一些偏远地区的二本院校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不好,往往考生不愿意去。

300百分左右能读什么大学


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高考300多分招生的大学有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正数等。

300多分可以考虑的大学

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在安徽省290分-305分的理科考生可以上专科学校,安徽省内能选择的大学有5所,其中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外合办专业,学费较高。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实力不错,在安徽省内专科学校中排名也很靠前。

2.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在广西省290分-305分的理科考生可以上专科学校,广西省内能选择的大学有2所,均为公办学校。

3.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在江西省290分-305分的理科考生可以上专科学校,江西省内能选择5所大学,均为公办大学。

4.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湖南省290分-305分的物理考生可以上专科学校,湖南省内能选择的大学有5所。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滚孝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300分左右的院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大清稿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15年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9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为什么80年代都说最优秀的都读中专,考不上的才去读...


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本人就是八0年初中考上中专的,下面谈谈本市当时情况。

一九八O年我市(含市区、郊区和某国营农场,不含县)中考人数近八千人,中专招生66人(其中女生必须30,下述),市一中正规招收二百多人,其它高中不少于十所,每所具体招生人数估计不少于一中。据我所知当时市一中没有花钱*就能进校这一作法。

当年考试科目为语文(满分为100分)、数学(满分为100分)、理化(满分各50分,共100分)、政治(满分为100分)。总分400分。

当年中考没有正规复习资料,大都是授课老师腊纸刻印。一九七七年底国家才恢复中考和高考,大家都十分珍惜学习机会,都很用功。 农村户口 的孩子要想找个正式工作,除了当兵提干,中考高考几乎是维一出路。

据我所知当年招生名额如下:省交通学校2人(四年制),省邮电学校(四年制)2人,省农机学校2人,某电力学校锅炉专业10人,省幼儿师范10人(女),市师范学升蔽校30人(其中女生10人),某卫校 护理专业 10人(女)。

据我记忆:当年中考男生 录取分数线 为312分,女生降20分。当年市一中录取分数线为286分且语文必须及格(当年中考语文及格不到五分之一)。

综上所述:

一,中专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一。

二,中专为首先录取,分数线高于市一中。

三,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想找个 铁饭碗 (当时包分配, 干部身份 ,行政24级或技术15级),国家政策也是拔苗助长。

四,当年初中考上中专的同学,可以全部进市一中,而且排名在前。二年后(高中二年),若无特殊情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以考入重点大学。大胆一点说,八二年清华、北大、 中科大 等新生将会大面积换人。

五,我们目前都近退休,据我观察这批初中考入的中专毕业生,生活和发展得大多还可以,但和八二年考上重点大学的来比还有差距。

人尽天择顺其命,

物随人用作其功。

因为当时,读中专毕业,包分配工作。

三年中专毕业就有正式编制的工作。

高中三年还要考大学,大学毕业后才能分配工作,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中间差了7年。

换做是你,你会做哪样的选择。

这句话不知道出自何处?至少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是80年代的初、高中及大学生,初高中都是省重点中学。那个时候中专生也属于 国家干部 ,可以农转非,这个是关键。中专分为小中专和大中专两种,小中专是初中毕业生经中考录取的,大中专是参加高考的考生,超过录取分数线,没被录取本科和专科的人,可以选择读大中专。从学历上看,大中专和小中专差不多,都是中专学历。我们中考的时候,成绩好的人是不屑去报考小中专的,因为将来必然会考上大学的,选小中专完全是浪费自己的前程。考小中专的一般是成绩中等,以及家庭困难需要早点参加工作的人。由于那个时候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淘汰率太高,本专科加中专,录取率也只有百分之几,所以比较差的学校以及乡镇的中学,由于高考预考的时候,就极少有人能通过,即使侥幸通过预考,高考过线的希望也比较渺茫,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在中考的时候才会优先报考中专,因为那些学得好的学生都去考重点高中了,小中专竞争压力小,考上后可以农转非,成为国家干部,避开了高考的独木桥,也可以早两三年参加工作。我估计是这个原因,才有这样的话题吧

我1977年初中毕业,1979年高中毕业。1984年大学毕业便在学校任教高中语文。

我们没经历过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们那个时候,高中毕业也可以考中专,但都要袭局参加 全国高考 的统一考试。其录取顺序为:大学本科、 大学吵禅州专科 、中专。八十年代初,初中生考的中专,在我们这里叫"小中专",此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说实话,当时我很想上中专,因为我读的是 文科 ,那年我高考离本科线差了一两分,只能读专科,但专科又只能读师专,无其他选择。而我此前曾在学校代过课,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太苦太烦,不想去。但文科没有中专,只得硬着头皮去读师范专科学校了。

有人说八十年代,初中毕业生学习好的都去读中专了,考不上中专的才去读高中了。这一说法有些偏激,实际情况应该是大部分学习好的都去上高中了,有一小部分读中专去了。

还有人说,学习好的初中生考专科学校去了,这在八十年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专科学校属大学系列,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中毕业才可以考,初中生是上不了专科学校的,除非你通过自考,或你是 特殊人才 并经过特批是可以的。说这话的人,缺乏起码的常识。

由此看来,保留 历史 的真实面貌是件很艰难的事情。才过三十多年的事,而且所有经历者都还健在,结果,事就被某些人给硬生生地弄混淆了。再过三四十年,更不晓得会歪曲得怎样了?

这种说法绝对错误。

我们镇上有六个初中学校。我们学校当时毕业班120人,高中录取10人,不到10%。在中考之前,还要进行一次预考,这个预考很历害,几乎50%的学生被刷下去,光荣地回家务农了。

考高中也要 报志愿 。我当时压根没考虑中专志愿,只报了高中志愿,因为我当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些报中专的,大致情况如下:

1)考高中没希望。平时成绩中、下游。

2)家庭情况不好。

3)几辈子都是穷苦人,抓住了一个能端公家饭碗的机会。

中专院校不是太好。如地方的师范学校,机械专科学校,煤炭学校等等,在当时属于一般人不愿意去的学校。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中专院校报的人很少了,大家都知道这类院校水平不行,都不爱报。但中专院校还得开办,所以招生生源很差,一般考不上高中、又不想补习的学生就会报中专。

中考上了中专的学生,其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分配:三线穷苦的工厂居多;师范类一般到偏远山区,市区、县城压根没有其位置。

职称、晋升:职称有点尴尬。大本一般五年可评工程师;中专生就是技术员,在车间闷着,没人给你 评职称 。一些中专生评个 助理工程师 都很费劲,还必须学很多课程,经过几轮考试。

薪资:刚入职只能拿到大本生薪资的60~70%。涨幅低,大本一级二十多元,中专生只能涨不到十元。

待遇:中专生是工人待遇,至多技术员;大本是干部待遇。工作服都不一样。女生找对象,基本盯着刚分来的大本。

总结:中专生是八十年代很尴尬的存在。我们上大学时,也很少或者几乎不与中专生来往,他们的学校也很偏僻,规模也很小,还不如一般的高中,这样的学校,连一个象样的名师都没有,如何能培养象样的学生?所以说八十年代的初中专撑死了如同现在的职高。

这个话有些绝对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但大部分人的确是这样认为的。

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知识,渴望上大学,能够上个中专已经是很不错了。

当时,也不明白大学和中专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考上大中专就是干部身份,就有了铁饭碗。这一点可能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很重要,可以直接改变身份,跳出农门。

而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注定身份就改变了,没有必要再去读高中考大学,而且很多的家庭也希望孩子能尽早独立,挣钱养家,帮助家里负担经济压力。

因此,大多数学习优秀的孩子都会在初中毕业时,直接报考中专,如果能够考取,肯定去上,基本上没有人会放弃中专,去读高中。

而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上技校。

记得那时候初中毕业,想考中专是需要预选的,只有参加考试,预选上的才能去考中专,可想而知,这些能够参加中专考试的人已经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考上中专的自然是成绩更拔尖的孩子了。

记得邻居家的孩子当年考中专没考上,不得已上了高中,结果几年之后高中毕业却是考上了大学。

如果当年他能考上中专,是绝对不会去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后来的考大学一说了,连他本人都觉得很幸运。

归根结底,成绩优秀的人大部分都去读了中专,没有考上中专的才不得已去读了高中和技校,这应该是时代的产物,跟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关系。

这种说法相对正确。我是七八年高考考入师专,八一年毕业教书。

前八年在农村某镇初级中学教书,长期当班主任。那时候确实是中专热,因为考上了国家包分配,成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改革开放,就业机会很少。考出农村户口,吃国家粮成为农村优秀孩子的首选目标。竞争相当激烈。

这种情况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高考的扩招和国家分配政策的变化,才逐渐变淡。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就是农村出身的80后,97年参加中考,对当时的这个现象还是记忆犹新,因为我们那一届的同学就是这么过来的,后面就开始慢慢地考高中的多起来了。

记得那时,我的成绩中等,不算差,也不拔尖,年级排名大概都是在级35-40左右,但是人数少,全年级也只有七八十人左右,所以只能去到一个普通的高中上学了。

但是那时的农村,读书的人少,很多孩子读完小学就不读书,有些是因为家里穷,有些确实成绩不好,没有继续读的必要。所以上初一时一般一个年级三个班,但是到初三时就成了两个班,好多成绩一般家庭条件也一般的读到初二就退学了。

其实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成绩特特好的去上重点高中,但是重点高中一般在市里,要求也特别高,所以对于一所乡村中学来说去市里上高中的孩子几乎没有。

除去特拔尖的极个别,然后就是非常优秀、拔尖的几个了,这几个肯定都是去上中专的。

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成绩最好三四个就是去了县里的师范及其他中专学校读的书。

01 跟当时的国情及政策有关

国情就是当时 社会 处在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早点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就设置了中专需要考,且分数线高,因此一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在初中时代就去读了中专,中专读完就走上工作岗位了。

可以说那时能考上中专的的人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02 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那时的中专,读完都包分配工作还解决户口,而且学校都不错,例如:师范学校、卫校、党校等,都是些国家事业单位。

学制两年就可以出来参加工作,用那时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商品粮户口,也是拿国家工资吃皇粮的人了,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帮家里缓解经济压力,有工资拿回家,帮助下面的弟弟妹妹。

如果成绩好的人不去读中专而是去读高中,然后考大学,这对一个那个时代的农村家庭来说压力是巨大的,而且那时的家庭最少是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很多孩子都没书,更别说上高中读大学了,因此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早读完书参加工作。

03 降低高考风险

成绩拔尖的人选择去初中专早点就业拿工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降低了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初中可以考上中专,高中三年下来未必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么对一个农村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现在时代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卓越高中、普通高中、中专在学生们与家长的选择中完全颠倒,内卷教育、鸡娃等等都成了时下新名词。

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教育如何改革,做一个对 社会 有人的才是根本

80年代大量优秀的人都选择中专,是那个年代的需要,也是那个时代所迫,并不是考不上高中。

那时,中专文凭的人就能为国家所用,在国营厂有一份正式工作。这是那个年代的人,特别是农村孩子吃“国家粮”最快途径,大家都梦寐以求。

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初也是如此。回想当年,我同时考上县最好的高中和市里维修 汽车 的技校,我最终选择上高中。父亲知道我的选择后偷偷地哭了,母亲后来才告诉我的。父亲表面说让我自己选择,但其实他希望我上技校,三年后就能有一份正式工作。上高中一切都是未知数,要是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空谈。那时候大学招收比例不高,我们高中一个班才考上三、四个。高中三年我发奋读书,成绩一直在全班前几名,但还是差了点分数没有考上,后复读一年才考上大学。毕业并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工作。

五十年代,国家刚刚建立,又逢抗美援朝,老一辈凭满腔热情建设国家。大家吃的是大锅饭,有福同享。

六十年代,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懂知识的人,父亲读完初中两年(那时初中就两年)就进到县里报名,进了供销社成为一名会计。

到我这一代,一个中专文凭或技校文凭就吃“国家粮”了,有了“铁饭碗”。

今天的年轻人,你们读了大学,即使是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都需要自己找工作,要想个“铁饭碗”,必须再考公务员。

也许将来,公务员也不是“铁饭碗”。

时代选择人,时代造就人。每一代人身上都深深刻着时代的烙印。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

湖南工业大学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含金量都比较高是实力较强的学校。

学校在世界大学中排名第1465~3291名,在国内大学中排名261~327名。综合实力排名不高,社会知名度不高,录取分数线却远超本科线。学校有主校区、东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853亩。

湖南工业大学,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肆毁、“湖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株洲师范学校,1989年更名为株洲工学院,先后又有多所学校并入该校,2006年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并不是“985工程”激饥、“211工程”高校,也没能入选“双一流”,仅仅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所以名气不高。湖南工大地处株洲市(三线城市)裂铅备,可能会被考生所忽略。在2022年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湖南工业大学位居全国第273位,也没能进入省内前10位。

以上就是高考无忧整理的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高考无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三线城市的专科学校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实力强吗”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20

2020高考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