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无忧 > 高考教育 > 大学信息 > 正文

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更新:2023年06月29日 14:47 高考无忧

今天,高考无忧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2021年大学毕业生起薪大多多少?

“金三银四”招聘季即将拉开帷幕,2023应届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截至目前,2021届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职场满一年,他们的薪资情况与工作满意度给等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薪资是求职者最关注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认为是职场中的高薪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2700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根据麦可思曾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分区间来看,38.4%的2021应届生毕业起薪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月薪6000~8000元的应届毕业生占比23.7%。而近期在网上被频繁讨论的“月入过万”群体,在应届本科生里只占6.1%,该比例高于2020届的(4.3%),但依旧是极少数人群。

即便是一些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2021届本科生从业平均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781元),电子电气设备*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6508元),运输业(6351元),金融业(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高薪行业,大学生的涨薪空间较为乐观,但行业仅能涵盖少量职场人。在毕业三年后(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破万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10691元。

麦可思研究认为,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受行业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2021届)毕业初期月收入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届)的平均薪资可达到11281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年轻职场人在注重薪资水平的同时,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加看中工作的幸福感。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中,担任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职业的本科生,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业,较之“月入过万”存在差距。尽管在求职过程中,工资是应聘者最关注的部分,但 “工资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来受到欢迎。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近半数职场人优先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期待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活中,对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充满期待。

大学生补贴政策2023如何?


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大学生补贴政策2023如下:

1、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自己创业,那么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2、一次性就业补贴

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且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的,市财政将给予相应的就业岗位补贴,这项补贴工作满一年后发放一次,连续补贴两年。

3、一次性招用补贴

大学毕业后,被招工单位录用后,可以领取一次性招用补贴。被录用后,可以递交相关申请表申请领取招用补贴。

4、社会保险补贴

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会每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国家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5、一次性职业介绍补贴

大学生找工作时,会到相关单位求职,那么就会产生职业介绍费用,国家会适当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其他相关补贴:

1、临时生活补贴

应届大学生毕业6个月没找到工作的,可以领取临时生活补贴。首先,要是应届贫困大学生,其次,要到当地人才办和劳动局办理失业登记证,然后才能按月领取补助。

2、公益性岗位补贴

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对在公益性岗位招用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单位(企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所在县(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3、创业培训补贴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非毕业学年的在校生,以及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经营者参加创业培训,且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职业培训补贴。

4、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不含培训合格证)的毕业前一年的7月1日至毕业当年的12月31日之间的高校毕业生和职业院校学生,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2023


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2023:

一、申请条件

1、2022—2023学年度在册的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本科生以及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有就业意愿并且有具体行动的毕业生。

3、推免生、应征入伍学生除外。

上述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

二、补助金额

就业补助标准以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所产生的 交通费、 住宿费、 考试费等费用作为参考, 不是实报实销;本次就业补助不按人均下发,各学院应严格审查申请人的相关材料,根据学生申报材料中体现的 求职地点、 实际花费等,按照200-1000元的补助标准酌情考虑。

三、发放程序

1、个人申请(3月24日-3月30日)

学生本人通过智慧学工系统提交申请。在“困难补助”版块,选择“2023届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毕业生就业补助”,上传交通、住宿等相关票据或相关证明材料,如订单、准考证、录用通知等。

2、学院进行初审并提出建议补助金额(3月31日-4月2日)。

3、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并确定补助金额(4月3日-4月4日)。

4、公示3个工作日(4月6日-4月10日)。

5、发放就业补助(4月中旬)。

6、6月份还将进行第二批就业专项补助申报发放工作。

202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202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

1.整体国民经济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整体国民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市场相对会更为宽松,反之则会更为紧张。因此,需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各行业发展趋势,以便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的情况。

2.毕业生人数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长。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经达到874万人。当毕业生人数超过就业机会时,就业压力自然增大。这也意味着,在未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困难。

3.用人单位需求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很多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例如,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兴行业,需要的是具备前沿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而传统行业的工作机会则可能会逐渐减少。因此,毕业生需要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

4.政策措施影响

政策措施也是影响就业市场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国家出台的各种就业、实习、创业等政策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另外,税收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也会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产生影响。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毕业生数量、用人单位需求及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的就业市场情况难以确定,毕业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和职业规划,同时多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方向,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人的年初预期目标。

另据多所中国高校近期陆续披露的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少高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九成以上。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了多重冲击,能超额完成就业目标实属不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建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从2022年全年来看,中国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11月份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重要现实考量。官方人士近期透露,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超过1150万人,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双重挑战。

以上就是高考无忧整理的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高考无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2023大学毕业生薪资 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沈阳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沈阳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时间:2024年05月04日



相关文章

沈阳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沈阳师范类大学有哪些

时间:2024年05月04日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20

2020高考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